close

 

到春節結束,我總共飆完4本書。

不推薦的是其中的【男】與【鋼琴師與他的情人】。

柳美里的【男】雖是開宗明義說這本都是由女人視野來刻畫性愛這個議題。

然而我看到的感覺卻覺得枯燥,除了"敘述"之外似乎沒有任何修飾。

就像一個女人每次房事結束後,翻過身所做的筆記罷了。

讓我無法細看,只好潦草的結束這本書。

【鋼琴師與他的情人】原本是部電影,應該是十幾年前的。

不太推薦的原因是在於它是先有電影才有書,而非書本改編成電影。

所以閱讀的時候或許腦海會有畫面,然而這畢竟是照著劇情紀錄成文字。

也是種引導的"敘述",讓我感受不到單純文字的美,或許直接看電影感受會更深刻呢。

 

那麼,另外兩本就是我非常推薦的。

我第一次接觸吉本芭娜娜是在大一的時候。

當時只覺得枯燥跟不解,也許是那時的思想不夠成熟、接觸社會不多。

因此看完幾本之後,並沒有得到什麼共鳴。

 

【廚房】

 

【廚房】是我當時接觸的第一本書,當時只是困惑著如此平淡的日常有什麼好敘述成一本書?

然而到了大三的寒假我又把它借來看,居然稍稍翻了幾頁就陷入無法自拔的情緒。

 

可能是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不知道什麼叫做"失去",也不知道失去後會有什麼情緒。

因為那時候我們還對這個世界有太多不了解與不熟悉,所以忙著追求、忙著學習。

隨著知道的越來越多,我們開始理解什麼是"擁有"。

可是不是所有追求來的事物都可以永遠擁有著,所以"擁有"完就是要面臨"失去"。

等到失去的那個當下來臨,我們才被巨大濃厚的無助感與落寞殺個措手不及。

我們慌張的不知如何是好、也不知道該向誰求救。

因此,我們就這麼認識了"失去"。

 

【廚房】就是在討論"失去"這個議題。

故事中的兩個人因為失去而聚集且互相治療彼此。

這次的閱讀讓我體悟較深的在於:即使沒有血緣,彼此的心也可以如此接近。

說不定血緣是讓我們有藉口綁住彼此,讓我們再怎麼失去外界,也會有最低的基本盤。

不至於讓自己一無所有。

 

然而,綁住彼此的血脈真的可以讓我們的心很接近嗎?現在我的答案是:未必。

就如同有句話說: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任何事情,除了決定自己要出生在哪個家庭。

所以實際上要與親人有靈魂上的一致,也是要靠一定機率的。

我很好奇的是,會不會某天在街上就這麼認識一個陌生人。

然後我們的心居然是有100%的相近?

 

 

【身體都知道】

 

這本是吉本芭娜娜的另一本小說集,但是由不同的譯者所翻譯的。

可能是翻譯的風格問題,內容的感覺有點差異。

所以從【廚房】跳到這本,會有點情感落差的感覺。

其中有一段我覺得寫的很好:

.............或許戰爭就是在這種許多人決定"發起憎恨"什麼或某人,

將睡在自己體內的憎恨力量全部灌注其中,形成對所作之事狂迷的奇怪狀態下發生的........

我覺得這定義憎恨的段落敘述的非常一針見血。

這也剛好跟【隱藏的邏輯】書中提到的"群眾的可怕"是相呼應的。

每篇每篇的小故事都是宛如日常生活一般的稀鬆平常,乍看之下不能理解為何用此題材來書寫。

但是隨著閱讀這麼親近的事物,當闔上書本的時候,彷彿心靈也就這麼治癒了。

如此平淡的口吻、卻字字句句如同鐘響般敲在心上,我想這就是吉本芭娜娜的魔力吧!

 

 

以上就推薦給大家囉! :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吞吞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